首页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 丨评测丨10款弹簧避震器横向评测-阻尼弹簧减振器为你呈现
详细内容

丨评测丨10款弹簧避震器横向评测-阻尼弹簧减振器为你呈现

时间:2022-10-26     作者:阻尼弹簧减振器【转载】   来自:阻尼弹簧减振器网上平台

不搞横向评测

不拍砖不回复不投票

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image.png

各位新老司机晚上好

上周我们聊到12款气压避震器

丨评测丨12款气压避震器横向评测

今天我们来聊聊你们最爱套路的

......

弹簧后避震 Coil Shock



前言

       全新的避震器可以让你的车看起来精神抖擞,激发更多骑乘的欲望,那么什么样的避震器适合你呢?极高的灵敏度、强大的支撑力、广泛的调节、再帮你进一步轻量化战车,听起来不错,但是在选择一款牛逼的避震器之前你势必要做足功课。上周我们聊了聊气压避震器,那么今天轮到弹簧避震器了。


(弹簧避震器引用在轻型车上)


image.png

一些差异


       弹簧避震器不仅拥有同样出色的顺畅度,阻尼系统的调节范围也更大(相比部分气压避震器),对大气环境的适应性也相对好一些。带来的问题是:调节起来也相对复杂,重量优势不及气压避震器。


(部分速降开始放弃弹簧)


image.png

更换避震器的意义


       如果你对自己爱车的避震器灵敏度非常不满,又可以无视额外的重量,那弹簧避震器是个不错的选择,只不过你要确定车架是否有足够空间安置外挂的阻尼器。目前一些弹簧避震器已经开始兼容轻型山地车款了。


image.png

提升空间


       真抱歉,虽然好的避震器能够提升你30%左右的战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能从跑龙套变身为赛场上的大赢家。不过一支弹簧避震器确实能让你的车看起来更战斗。

image.png

明确自己的需求


       在下定决心买买买之前,你还是应该好好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如果想要在轻量化和性能之间做平衡,那么外挂气室的气压避震器能让你拥有“Plus”的性能。而弹簧避震器呢?在长时间剧烈下坡之后依旧能拥有恒定的表现,不至于让你费力重新设定参数。

image.png

后避震设定


       在评论你使用的产品之前,请先确认你的Sag值、回弹、压缩阻尼设定是否正常,如果是二手产品那也请确认阻尼系统是否已经损坏。记住!细微的差别会让你体验到完全不同。骑乘前,最好在朋友的协助下设定好你的后避震器。


SAG设置

       如果你更偏爱爬坡,那么在设置Sag的时候建议背负所有装备,坐在车座上将避震器Sag设置锁定在25%左右(提供较高的踩踏效率)。那么下坡爱好者呢?采用站姿、锁定30%更好。主流速降避震器的Sag一般设定在30%左右。


image.png

压缩阻尼与回弹


       弹簧后避震器提供了独立的低速压缩阻尼调节,这类避震器需要更精准的设置参数才能发挥全部性能。


(高低速阻尼独立调节的避震器)


image.png


基本信息&评分


image.png

综述

image.png

Fox  DH X2

       作为FOX全新一代的后避震产品,搭载了X2阻尼系统的DHX2不负众望。X2强大的调节功能得益于复筒油路设计,它把压缩和回弹调节全部挪到了顶部,并且把阀门做成倾斜的,非常便于使用六角进行调节。

        DHX2的活塞杆使用了新一代的Kashima涂层,压缩DHX2的时候几乎感觉不到任何阻力或者任何摩擦的感觉。阻尼优化了出厂设置,它的基准阻尼设定有点像VIVID,如果你把压缩和回弹阻尼都开到最小,几乎完全就是一根弹簧了。这么做带来的最直接的提升就是灵敏度。如果你把DHX2装上一个初段压缩比很大的车架例如Devinci Wilson,它带来的小震动灵敏度非常高。

       除了全新的X2阻尼之外,FOX还专门开发了轻量化的弹簧。除了亮骚无比的橘黄色外观之外,他比传统的弹簧减掉了将近200g的重量。这使得DHX2成为最轻量的弹簧后避震之一。X2的规格齐全,让很多ENDURO甚至是trail车也可以享受到弹簧避震的性能。为了进一步满足需求,FOX还专门在最新款的DHX2上增加了爬坡开关,让它更加适合给DH之外的其他车型使用。

       保养方面,FOX向来是“技师杀手”,DHX2的保养对工具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实际的保养周期也比它的对手短一些。

优点:

         1.顺畅度高

         2.轻量化

         3.功能丰富

缺点:

         1.比旧款更昂贵了

         2.调节范围相对狭窄

重量: 398 g

价格:5500元(国外市售:€499)

image.png

Rockshox VIVID R2C

      VIVID R2C很早就采用成熟的复筒结构,并且以它对于震动灵敏快捷的反应和稳定的性能赢得了不小的赞誉,因为它使用弹簧负压结构,抵消初段启动时候的阻力。VIVID的调节方式很简单,两个回弹调节旋钮和一个压缩阻尼(仅7格)。

       支撑不足是Rockshox早期产品的老毛病,然而VIVID R2C的支撑得到了改善,并不会像气压的VIVID AIR一样很容易就吃掉大部分行程。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它的阻尼尘封。很多时候似乎Rockshox都为了追求最低的摩擦阻力而特意将密封件设计的很松弛,结果就是需要增加维护频次。

优点:

         1.灵敏度高

         2.调节简单

缺点:

         1.压缩阻尼略弱

         2.需要勤维护

重量:468 g

价格:2980元(国外市售:€386)

image.png

BOS Stoy Rare

       所有职业车手都知道,针对不同的线路需要避震器拥有极佳的阻尼系统和设定范围。BOS Stoy Rare就是这样的一款产品,它提供了相当大范围的设定值,让车手能够从容面对最严酷的赛道。仅仅提供高低速压缩阻尼和回弹设定在现在看来可能有点落后,但是经验丰富的车手能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你就能了解BOS的脾气,不错的可靠度能够让你度过一个完美的赛季,在赛道上也不会轻易让你翻车。如果非要找出什么毛病来,那可能就是压缩回弹时候轻微的声音。

优点:

         1.完美的支撑力

         2.顺畅度极高

         3.高阶选手最爱

缺点:

         1.对于初学者而言有些难以驾驭

         2.再一次剁手

重量:425g

价格:6880元(国外市售:€545)

image.png

DVO JADE

       来自加利福尼亚的品牌DVO拥有非常标志性的翡翠绿,那么它的实际性能如何呢?在测试过程中JADE从来不会惹麻烦,能够轻松hold住复杂的路况,大落差的支撑也十分充足。当然DVO官方最吹捧的是长距离骑乘时JADE对于高温的抗性,实际如何?事实上它本体上的风槽确实起到了作用,另外通过更换内部的垫片位置你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设定值。缺点呢?那就是调节旋钮有些过于精致,带着手套可能操作会不太顺手。

优点:

         1.耐高温

         2.阻尼调教细腻

缺点:

         1.调节旋钮略不顺手

         2.灵敏度不及对手

重量:425 g

价格:4080元(国外市售:€560)

image.png

CCDB  Inline Coil

       这个造型诡异的“弹簧棍子”曾经是CANE CREEK内部被砍掉的项目之一,只是一位工程师本着好奇心,做了几只样品出来给同事们测试,结果备受好评。于是Inline Coil开始投入量产。

       Inline Coil应该是目前市面上避震产品里面,外观最独特的了。如果不是黑里透金的霸气色调,很容易将它误认为是街上几百块的菜车使用的垃圾弹簧避震。CCBD Inline Coil已经是Cane Creek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小巧的外观,毫不缩水的阻尼性能使得它可以和那些手榴弹一样的避震器同台竞技。相信Inline Coil普及之后必定会是市场上的一匹黑马。

        没有副油壶的小巧外形使得Enduro、AM以及trail车型,除了DHX2之外,又多了一个使用弹簧避震的机会。

优点:

         1.安装不受限制

         2.外观小巧

         3.功能丰富

缺点:

         1.习惯一下它的造型

重量:454 g

价格:3150元(国外市售:€638)

image.png

Cane Creek DB CS

       CCDB是Cane Creek吸收Ohlins的复筒油路技术之后的第一款产品。复筒油路被证明是十分成功的设计,今天已经被众多厂家采用。CCDB独特的结构和强大的调节功能令当时的所有产品望尘莫及,这款避震器的阻尼油量巨大,无论你从多激烈,多长的赛道下来,它都能保持稳定的阻尼性能而没有明显的热衰退——同样的情况放在一般的避震上,可能就因为阻尼油过热而导致阻尼失效了。

       CCDB的调节旋钮容易损坏是最让用户头疼的问题之一。好在CCDB及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最新款的CCDB CS上,使用了分离的四个旋钮,并且将低速旋钮改为钢制。

        另一个比较麻烦的就是CCDB保养周期着实有些短,对于那些每周必到山上与尘土和砂石共舞的骑士来说,基本半年就要给CCDB来一次大保健了,因此相比竞争对手显得有些娇贵。

优点:

         1.输出稳定

         2.功能丰富

缺点:

         1.调节钮相对容易损坏

         2.保养周期频繁

重量:458 g

价格:4100元(国外市售:€799)

image.png

Fox DHX RC4

       DHX RC4在Kashima涂层的帮助下,顺滑程度出众,而且这款避震器设计思路成熟:弹簧+气压辅助调节末段支撑。通过气压能改变末段支撑力和支撑力渐进曲线(通过副油壶底下的蓝色盖子调节气室容积)。但是RC4的基准压缩阻尼设定的略微偏大,灵敏度并不非常突出,另一个缺点是旋钮不是很小,调节不太方便。

       RC4使用过两种直径的活塞杆(12mm和16mm)。16mm版本有更加坚挺的支撑力,但是这带来的问题就是回弹时候,流过阀门的阻尼油实在是少得可怜,地面反馈有点差。

       总结一下:RC4是任何风格的车手经过一番调教,都能够轻松上手的避震器。

优点:

         1.支撑有力

         2.设计成熟

         3.耐用度高

缺点:

         1.很难找到明显弱点

重量:467 g

价格:3200元(国外市售:€259)

image.png

X FUSION VECTOR HLR

      如果你正在找一支性价比较高的避震器,那么Vector HLR可能是不错的选择。传统的高低速压缩阻尼、回弹都具备,利用气压还能够调节末端支撑。构架又偏向成熟的情况下,X FUSION Vector HLR相对老款稳定性有较大提升。

优点:

         1.构架成熟

         2.性价比较高

缺点:

         1.阻尼旋钮有点紧

         2.灵敏度相对较弱

重量:431 g

价格:2900元(国外市售:€429)

image.png

Ohlins TTX22

       TTX22是Ohlins在山地车界首次亮相,金黄色的霸气外观让人印象深刻。不过Ohlins的光芒似乎被Cane Creek遮住了不少。

       总体来说TTX22的表现没什么能挑出来的毛病,性能输出稳定,并且保养周期比对手长了不少,甚至在整个市场上都算是非常耐用的产品。得益于摩托汽车避震的良好血统,密封环节无可挑剔。不管你在多恶劣的环境下使用,TTX22的尘封永远不会出大问题。TTX22的高速调节旋钮很独特,用一个小方框来显示目前的档位。这款避震的副油壶十分小巧,并不会占用车架上的很多空间。还有一个细节经常被人忽略——它的安装组件。和市面上其他产品不同的是,Ohlins使用了关节轴承来大大提升了避震器的灵敏度同时减少了异响机会。总之Ohlins继承了以往的血统外,可能是市面上最容易调教的产品了。

优点:

         1.性能可靠

         2.方便调教

缺点:

         1.太特么重了

         2.你买不到我

重量:490 g

价格:蜜汁价格(国外市售:€499)

image.png

Push ELVENSIX

       PUSH是一家从事专业避震调教和升级改装的公司。PUSH 11.6诞生的缘由比较有趣:从业多年,PUSH 表示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实在是让他们没法忍受,因为每次客人拿来的避震,都要让他们大刀阔斧的改造一番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性能。于是,PUSH自己做出了一款避震器——PUSH 11.6。

       PUSH 11.6估计是目前市面上所有后避震当中,体型最为硕大的一个了:巨大无比的横置副油壶内藏有两套完整而且相互独立的压缩阻尼系统。所以市面上很多车难以容纳这款避震器:PUSH索性“很贴心”的列出了一份清单,说明了哪些车架可以使用PUSH 11.6。如果你没有在上面找到自己的车架,那么很遗憾,即使你有钱,也没法玩到这个传说中的神器了。

        PUSH 11.6价格逆天——1200美元,不过这个价格包含了后期全部的维修和保养费用。甚至当你更换了车架,也只需要付费更换不同长度的弹簧和一小部分零件。如果你购买了PUSH 11.6,你需要填写一份详细的调查表,让PUSH知道你的骑行风格,骑行路线,还有对避震的各种要求,你得到的PUSH 11.6也是专为你而生。PUSH 11.6的两套压缩阻尼也是为此设计的,它可以让你在两种不同的设定之间随时切换。

        PUSH 11.6的调节机构很与众不同。我们在调避震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少拧一格太小,多拧一格太大的情况,这是因为传统设计的调节机构,带来的每一档变化是不均匀的。不过PUSH 11.6上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他的所有旋钮每拧一格,带来的都是均匀的变化效果。这可以让任何挑剔的车手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设定。

        PUSH 11.6的黑色阻尼推杆使用了PUSH的众多黑科技之一——“PUSHIMA”涂层,这个名字看起来是不是有点眼熟?是的,PUSH就是在FOX推出KASHIMA涂层那年,开发出了这个镀层技术,并且还专门推出了带有FOX 40的黑色“PUSHIMA”内管升级改件,实际润度也无可挑剔。

       这是为了消除异响,多数人可能不会注意到,弹簧被压缩时候,是有轻微的转动的,这个转动引起了弹簧和两边盖子的摩擦,经常带来一些清脆的异响。很多骑软尾的朋友经常觉得车架在响但是却找不到原因,实际就是弹簧在作怪。PUSH很贴心的考虑了这个问题,并且做出了相应的对策。

        这样一个天价的产品,性能上也真的是完全没有弱点。看似硕大的体型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216×63规格的PUSH 11.6即使带上弹簧,也只有836g。

优点:

         1.无可挑剔的性能

         2.私人订制服务

缺点:

         1.不兼容,你也拿我没办法

         2.终于有产品贵上天了  

重量:389 g

价格:8800元(国外市售:€1140)


性能最强

Push ELVENSIX

image.png

       Push ELVENSIX的性能自然无可挑剔,你也找不到市面上第二个能存储多套设定的产品。当然你的车架可能无缘这支避震器,因此逼格也是满分了。


性价比之王

RockShox Vivid R2C

image.png

       在有限的预算里,我只能选它了!可靠的性能表现、方便易用的调节模式,还有什么竞争对手能够撼动它的位置?


总结


       尘归尘土归土,昂长的文章终于结束......但是请记住:有多少预算就做多少事,选择一款最适合你的产品吧!



如果你想找到一款Rockshox Vivid R2C

快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

骑二二手论坛

......

广告做完了

小编会死远一点的


后记:

今天的内容你们还满意吗

后续我们还会带来花鼓评测

到时候千万别错过咯

!!!

技术支持: 杭州云远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
电话咨询
在线客服
留言反馈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